所谓的低热值燃气,是指煤或焦炭等固体燃料气化所得热值较低的气体燃料。在当前节能降耗的大社会背景下,低热值燃气的应用将会具有着极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对低热值燃气的燃烧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为推广其的应用带来极大的帮助。
1 低热值燃气燃烧特性
低热值气体燃料并没有明确的概念,通常根据气体燃料自身发热量可将气体燃料分为高热值燃料(Q>15.07MJ/m3)、中热值燃料(6.28MJ/m3<Q<15.07MJ/m3)及低热值燃料(Q<6.28MJ/m3),工业中常见的低热值气体燃料主要有化工过程低热值尾气、高炉煤气、石油化工行业冶炼尾气、煤矿低浓度瓦斯气等。其中,高炉煤气、煤层气等热值介于3.0~6.28MJ/m3的低热值燃料的研究应用已逐步展开,但在工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工业废气,含有少量的可燃成分,热值非常低,甚至远低于3.0MJ/m3,这种超低热值燃气种类很多,比如某些煤层气、生物质气化气、垃圾掩埋坑气、炭黑尾气、一些工艺废气等。超低热值燃气比低热值燃气点火、稳燃更困难,能量密度低,长距离输送不经济,在当地没有合适的热用户时只能直接放散,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
低热值低氮燃气器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燃气中可燃成分少,热值低,着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慢,难以点火及稳定燃烧;
(2)燃气压力低且波动范围大,压力过低、速度过慢时容易回火;
(3)低热值燃气多为化工生产线的尾气,需对多条生产线进行汇总综合利用,燃气的流量变化大;
(4)化工工艺过程的操作对尾气的成分及热值影响较大,尾气的燃烧工艺如配风系数需及时匹配调整,否则容易熄火。
2 低热值燃气的稳燃技术
根据燃烧理论,为保证低热值燃气的稳定燃烧,主要的稳燃措施包括优化着火条件、提高火焰温度以及优化燃烧场分布等。
(1)优化着火条件
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着火极限高,着火比较困难,燃烧温度也较低。为此,需要提高燃气热值,降低燃料着火下限。如掺烧高热值燃料,提高混合燃气的热值,降低着火温度;燃料和空气预热提高初始温度。
(2)提高火焰温度
燃烧温度的提髙可强化炉内辐射换热并改善炉内的燃烧状况。而实际火焰温度与装置类型、燃烧效率、燃料种类、空气/燃气预热温度等有关。如:强化燃料和空气的混合,降低不完全燃烧损失;合理设计炉膛结构,进行绝热燃烧,减少系统散热量;降低空气过剩系数或采用纯氧/富氧燃烧。
(3)优化燃烧场分布
燃烧场的分布包括燃气、空间以及烟气在燃烧空间的分布,燃烧场特别是温度场的优化分布来源于高温烟气对新鲜燃气、空气的加热,进而促进空气与烟气短时间内升温至着火温度。如旋流燃烧中心回流区强化燃烧,提高火焰温度;钝体稳定燃烧技术。
2.1 掺烧高热值气体燃料
掺烧高热值气体燃料分为两种类型
(1)采用高热值辅助燃料,作为长明灯使用,形成稳定的高温热源,引燃主流燃气和空气混合物;
(1)全混型掺混燃烧,以均匀混合的高低热值燃气为燃料,可燃物含量增加,降低着火温度,提高燃烧温度,改善了燃烧条件。该方法在低热值燃气稳定燃烧中较为常用。需要注意的是,因高热值燃料成本较高,在保证低热值气体燃料稳定燃烧的前提下,髙热气体燃料的掺烧比例越小,则经济性越好。文午祺、陈福龙等基于回流区分级着火原理,针对钝体或旋转气流等形成的燃烧器喷口附近的高温低速回流区,喷入小股高热值燃料使其先行着火,然后点燃热值仅为1250kJ/kg左右的超低热值气体主流,从而使火焰稳定,燃烧强度提高。高低热值燃料供热比21:79,平均热值1584kJ/kg。
2.2 富氧燃烧/纯氧燃烧
燃烧反应是燃料中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放热反应,富氧燃烧/纯氧燃烧就是指以氧含量大于21%甚至达到100%的氧化剂与低热值气体燃料进行混合燃烧。在理论需氧量不变的前提下,氧含量的提高减少燃烧烟气量,炉内火焰温度大幅度提高,不具备辐射能力的氮气所占比例减少,有利于提高烟气黑度,增强有利于炉膛内部辐射传热。但富氧燃烧因需要配备空气分离装置,故釆用富氧燃烧方法时,掺烧的空气中的氧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系统经济性,这也需要在低热值气体燃料回收的经济性和稳定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一般富氧浓度在26%~31%时为最佳。
2.3 高温空气预热燃烧
高温空气预热技术是充分利用加热炉的排烟余热将助燃空气加热到1000℃,甚至更高,使加热炉排烟温度降低到200℃,预热的高温空气可以增大燃烧速率、稳定低热值燃料燃烧。该技术不仅能提高燃烧速率,还能回收尾排烟气余热,提高热效率。朱彤、张健等对低热值煤气的高温空气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当燃气和助燃空气预热温度由600℃增加到1000℃,炉内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分别上升267℃和268℃,有利于低热值燃气稳定燃烧。赵岩采用空-煤气双预热技术将空气预热到600℃以上,煤气预热到450℃以上,预热后的低热值煤气可直接用于加热炉燃烧,实现了低热值煤气的直接利用和废气余热回收。高温空气预热通常与蓄热燃烧相结合,空气通过换向阀进入高温蓄热体,热能释放给助燃空气,温度提高到接近炉膛温度,由于空气温度在燃气的着火点以上,可以实现稳定燃烧。
2.4 旋流燃烧
旋流燃烧是利用气流旋转强化低热值煤气燃烧和组织火焰的燃烧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燃烧的强度和火焰的稳定性。旋转射流除了具有直流射流存在的轴向分速度和径向分速度外,还有一个切向分速度,而且其径向分速度在喷嘴出口附近比直流射流的径向分速度大得多,在强旋转气流作用下,旋转射流的内部建立了一个回流区,不但从射流外侧卷吸周围介质,而且还从内回流区中卷吸介质,在燃烧过程中,从内外回流区卷吸的高温烟气对着火的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郭涛通过对高炉煤气燃烧火焰的传播速度、回火、脱火以及旋转射流的研究,研制了高炉煤气双旋流燃烧器,实现了高炉煤气的稳定燃烧。
陈宝明等利用旋流加强空气与低热值燃气的混合,结合蓄热稳燃技术,成功研制了低热值低氮燃气器,可实现高炉煤气、工业尾气、炭黑尾气等种类的燃气在不配长明火的情况下稳定高效燃烧。
2.5 钝体稳燃
钝体稳燃机理是利用烟气在钝体后形成的高温低速回流区作为稳定的点火源。当空气燃气绕过钝体时,钝体后形成一个稳定的回流区,在回流区内充满回流的高温烟气,使回流区成为内部蓄热体,在回流区外侧与主流之间的区域,是新鲜燃气空气混合物和热回流烟气的湍流混合区,边界上存在较大的径向速度梯度,可燃混合物与高温烟气之间发生强烈的质量、动量及能量交换,可燃混合物就不断被加热而升温,并达到着火温度开始着火。
3 低热值燃气的低氮燃烧器技术
NOx是NO、NO2和N2O等多种氮氧化物的统称,燃烧产生的NOx以NO为主。NOx的生成有燃料型(fuel-NOx)、热力型(thermal-NOx)、快速型(prompt-NOx)、N2O-中间体型和NNH型5种机理。通常认为,燃料气和燃料油往往不含或含有少量的燃料氮,其燃烧过程产生的NOx以热力型为主,但由于低热值尾气来源于不同的化工生产过程,如炭黑生产,其生产过程除生成NOx外,还有HCN、NH3等氮氧化物前驱体的生成,这些前驱体在尾气处理燃烧过程中则可能发生如下式(1-4)所示的反应,既有可能被氧化生成NOx,也有可能成为脱氮的还原剂。当温度超过1000℃,反应(1)(2)加剧,因此此类燃料型NOx同样需要控制燃烧温度,否则将进一步增加烟气中的NOx含量。
4NH3+5O2→4NO+6H2O (1)
4HCN+7O2→4NO+2H2O+4CO2 (2)
4NH3+4NO+O2→4N2+6H2O (3)
4HCN+4NO+3O2→4N2+2H2O+4CO2 (4)
3.1 低过量空气燃烧
低过量空气燃烧是燃烧过程尽可能在接近理论空气量的条件下进行,随着烟气中过量氧的减少,可以抑制烟气中氮氧化物前驱体与O2的反应,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降低NOx排放的方法,可降低NOx排放15%~20%。但同时,如果炉内氧含量过低,如低于3%,则有可能导致燃气的不完全燃烧,出口烟气中CO含量或其他可燃物含量增加,降低燃烧效率。
3.2 空气分级燃烧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是将助燃空气分级送入燃烧装置的技术,通常在第一级燃烧区,将助燃空气量减少到总燃烧空气量的70%~75%(相当于理论空气量的80%),使燃料先在缺氧的富燃料燃烧条件下燃烧,过量空气系数α<1,在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的同时,在燃烧区域形成还原气氛,抑制了NOx在第一级燃烧区的生成量。为了完成燃气燃烧过程,将完全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送入第二级燃烧区,与第一级“贫氧燃烧”产生的烟气混合,此阶段空气系数α>1,保证了燃气的燃烬度,同时,由于第一阶段产生的烟气对空气的稀释,局部氧含量降低,有利于降低反应(1)(2)的反应速率。由于整个燃烧过程所需空气是分两级或多级送入燃烧区域,故称为空气分级燃烧法。才雷等将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作为降低锅炉NOx排放的主要燃烧控制手段,通过对一次风二次风的给入控制,将烟气出口NOx含量由1164.92mg/m3降低至704.7mg/m3。
3.3 燃料分级技术
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又称为三级燃烧技术或再燃烧技术,空气和燃料都分级送入炉膛,形成初始燃烧区、再燃区和燃尽区。其原理是利用燃烧中已生成的NO遇到烃根CHi和未完全燃烧产物CO、H2、C和CnHm时,会发生NOx的还原反应,进而降低NOx的排放。将80%~85%的燃料送入第一级燃烧区,在α>1条件下,燃烧并生成NOx;其余15%~20%的燃料送入二级燃烧区,在α<1的条件下形成很强的还原性气氛,使得在一级燃烧区中生成的NOx在二级燃烧区内被还原成氮气,二级燃烧区又称再燃区,在再燃区中不仅使得已生成的NOx得到还原,还抑制了新的NOx的生成;由于可能存在未燃烬的燃料,需在第三级燃烧区送入空气,保证再燃区中生成的未完全燃烧产物的燃尽。美国John Zink公司利用燃料分级燃烧原理开发了适用于管式加热炉的远距离分级式炉子工业燃烧器结构及方法的专利技术,与未采用该技术的加热炉相比,可减少28%左右的NOx排放。
3.4 烟气再循环
烟气再循环时将一部分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燃烧区域,或与一次风或二次风混合后送入燃烧区域,不仅降低燃烧温度,同时也降低了氧气浓度,进而降低了NOx的排放浓度。美国卡博特公司在炭黑尾气余热锅炉系统中采用了烟气再循环技术对尾排烟气进行了有效控制,当循环烟气量由占总给入气体量的0%、6%增大到39%时,烟气NOx含量由522mg/m3降低为376mg/m3及246mg/m3。显然,再循环烟气进入燃烧区域后需要吸收热量,重新升温至燃烧温度,过量的再循环烟气将导致较低的燃烧温度,必然引起不燃烧或燃烧不完全的现象,进一步将导致燃料无法稳定燃烧,通常烟气再循环率控制在30%以内,以确保燃气的稳定燃烧。
3.5 低NOx燃烧器
燃烧器的性能对低热值燃气燃烧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起着主要作用。从NOx的生成机理出发,通过特殊设计的燃烧器结构以及通过改变工业燃烧器的风煤比例,可以将前述的空气分级、燃料分级和烟气再循环降低NOx浓度的低氮燃烧技术用于燃烧器,以尽可能地降低着火氧的浓度、适当降低着火区的温度达到最大限度地抑制NOx生成的目的,这是目前低NOx燃烧器的主要设计理念。李阳扶等通过特殊的低氮燃气器结构设计,将燃料与空气分级分段给入、燃料与助燃空气以亚化学当量比率给入、抽取锅炉尾部烟气经混合装置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烧嘴,将强化燃气与助燃空气的混合、分级分段燃烧、烟气循环等技术进行集成,大大降低了NOx的生成。低NOx燃烧器中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燃烧技术为低NOx旋流燃烧技术,如2.4节所述。旋流燃烧技术强化反应物混合与稳定燃烧方面研究者们已形成了共识,旋流燃烧能够形成燃烧产物的中心回流区,回流区内高温低速的燃烧产物和中间体对未反应的空气和燃料进行预热、稀释,能够有效地强化低热值合成气燃烧,在高速射流下形成稳定的火焰。与此同时,烟气循环使得炉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稀释燃烧反应物,降低最高燃烧温度、缩小高温区,降低氧含量,有可能抑制NOx的形成,但不同研究者对旋流燃烧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结果却存在较大差异。Coghe等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燃烧器或旋流方式研究旋流数对NOx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旋流数的提高,NOx排放量可降低25%~30%。而Zhou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旋流数的提高,NOx排放量先增高后减小,且仍高于无旋流时的排放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强调节能降耗的社会发展主题下,低热值燃气的应用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综合应用适宜可行的低氮燃烧技术,实现低热值燃气的稳定燃烧,从而推动低热值燃气的应用发展。